清乾隆 洋彩三多紫檀三镶如意 成交价RMB 268配资,990,000
一、紫檀为骨,洋彩作魂:清宫如意的 “顶配工艺”
清乾隆年间,一柄长 50cm 的 “洋彩三多紫檀三镶如意”,堪称宫廷工艺的 “神级组合”。它以紫檀木为柄,木质沉郁温润,纹理在光线下泛着哑光质感,似把岁月的厚重都凝进了木骨里;又以三块洋彩瓷板镶于柄身,让 “如意” 的吉祥意趣瞬间 “鲜活” 起来。
细看洋彩瓷板:通体白釉莹润如凝脂,最上方瓷板绘寿桃,胭脂红层层晕染出桃实的深浅浓淡,斑点像晨露打在果皮上,鲜活得仿佛能闻到桃香;桃叶用绿彩细描,叶片的阴阳向背、俯仰摇曳都被精准捕捉,衬得桃实 “甘熟欲滴”。中间与下方的瓷板也绘着花果,粉嫩、青翠的色彩相互呼应,整柄如意像串起了一篮 “吉祥果”。
桃(象征长寿)68配资
展开剩余59%二、“三多” 寓意:花果里的宫廷祝福密码
这柄如意的 “洋彩三多”,藏着清宫对 “多子、多福、多寿” 的殷切祈愿。“三多” 源于佛教 “多子、多福、多寿” 的美好期许,桃(象征长寿)、石榴(象征多子)等花果,便是祝福的视觉化表达。
石榴(象征多子)
乾隆朝时,“如意” 是帝后心尖上的珍玩,也是礼仪场合的吉祥陈设。这柄如意将洋彩的 “艳而不俗” 与紫檀的 “古雅庄重” 结合:瓷板上的花果似要 “破瓷而出”,紫檀柄的哑光质感又衬得洋彩愈发鲜亮,一沉一艳间,把清代宫廷器物 “越精巧越尊贵” 的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三、流转百年:从清宫到英国贵族的吉祥之旅
更具传奇色彩的是,这柄如意曾远渡重洋,成为英国中部贵族的收藏。它或许曾在清宫暖阁,伴着檀香见证帝王闲暇;又跨越山海,在英伦庄园被贵族摩挲赏玩,听着异域赞叹。
2015 年 12 月,它亮相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 “宫廷艺术专场”,以估价 260 万 - 360 万人民币上拍,最终以 299 万人民币成交。这个结果,既是市场对其 “工艺 + 寓意 + 流传” 的认可,也让这柄融洋彩精巧、紫檀古雅、“三多” 祝福于一身的如意,成了清代同类作品里的 “稀有宝藏”—— 毕竟,能把吉祥与艺术都做得这般极致的如意,实在难得。
(本文内容源自权威文物资料68配资,不涉及任何商业交易信息。交流艺术品,欢迎私信联系。)
发布于:广东省鸿岳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